导语:

大型赛事的举办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尤其是战略执行力。央企参与“十四运”建设,体现的正是负责任企业的使命担当和超强的战略执行力。

9月15日晚,第十四届全运会在西安开幕。

全运会是全国最高规格、最大规模的“国家运动会”,第十四届全运会的召开又时逢建党一百周年、“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同时也因为全运会是首次在中西部地区召开,所以成了陕西向全国展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城市、文化独特风貌的重要机遇和载体。

其实,熊熊燃烧的全运会圣火聚集的不仅是陕西省的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讲,本届全运会离不开央企的护卫和兜底。

01

基建赋能整体运转

开幕式上,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在绚烂的灯光和璀璨的烟花下尽显“雄浑塬上,梦回长安”的宏大气象。

作为“十四运”主会场及城市配套工程,西安奥体中心、西安奥体中心水景光影文化公园及奥体中轴生态公园均由华润置地承建。奥体中心的墙面、地面等都使用了华润水泥的新材料——无机人造石+天然石,既安全又可靠。

中国建筑承建了西安奥体中心渭南市体育中心、杨凌网络中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远望谷体育馆、西安城市运动公园体育馆等11个比赛场地。

中建三局作为施工总承包方承建了此次全运会闭幕式举办地西安奥体中心体育馆。该馆总建筑面积约10.8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8万人,属特大型体育馆项目,是西安奥体中心首个建成并对外开放的场馆。

据了解,西安奥体中心体育馆可举办篮球、冰球、羽毛球等16项专业赛事,同时具备演艺功能。据中建三局西北公司负责人介绍,该馆实现了篮球和冰球场地48小时内快速转换,两天内能迅速完成1800平方米的冰场铺设,成为西北地区面积最大的冰场。

高水平的竞技比赛需要高标准的后勤保障。从西安奥体中心向北大约1.5公里,崭新的全运村楼宇映入眼帘。

据绿城西安全运村赛事运营总监苗壮透露,西安全运村占地400余亩、建筑面积88万平方米,可提供4100余套房间,满足1.6万人的入住需求。“也是历届全运会以来规模最大、容纳人数最多的全运村”。

中交集团第二公路工程局(简称二公局)承建了全运会运动员村南区,这是“十四运”的重要配套设施。

中交集团第二公路工程局承建的灞河两岸提升改造工程

保利发展控股旗下保利商业和保利酒店作为本届全运会全运村商业服务和住宿服务独家运营服务商,将凭借服务世界级赛事军运会的经验优势,以专业能力和一流服务水准,实力护航全运会。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全运会是我国全运会历史上首次由一家运营商——保利酒店为全运村提供客房服务、居民服务中心服务、住房分配服务等三大类服务,作为万余名入住人员的“大管家”保障全运会顺利进行。

除了全运村的基础设施,西安市还明确了17条城市主干道、25条涉赛线路作为2021全运会重点保障路段。中铁北京工程局积极参与了重点保障路段的提升改造、配套设施、电缆落地等建设。

作为第十四届全运会配套工程,中国建交集团二公局参建的西安地铁14号线连接咸阳国际机场—西安北站—奥体中心,运动员以及游客乘坐14号线就可以直抵奥体中心。

02

科技赋能视听盛宴

除了绚丽的建筑,满满科技感是此次全运会最大的亮点。本次全运会开、闭幕式等多个体育馆场地的智慧化设计和运维是由中建三局、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等央企共同承建的。

科技感到底体现在哪儿?置身奥体中心,观众通过佩戴VR眼镜便可观看场内某个位置和某个运动员,这种贴身观赛极大地提升了体验感。在万人场馆,观众不再需要望远镜遥望赛事,因为主体育场内的体育业务系统就包括场地扩声、计时计分及现场成绩处理、自动升旗、售验票、现场影像采集及回放等系统。在体育馆场地中央上空悬挂着四面合计541平方米的4K超高清中央斗屏,这在全国尚属首创。场地还设有两圈总长度615米的环屏以及两端的端屏。巨型投影结合空中的LED斗屏,实现3D沉浸式动感画面。

担任全运会主场馆——西安奥体中心一场两馆整体智能化设计及多个指挥中心的智慧化设计和运维保障工作的是中信设计。中信设计团队负责人蔡雄飞说:“这要得益于全景融合技术,我们从2017年西安奥体中心建设初期全程参与,历时4年,现在已在全域实现了5G+WIFI6全覆盖,完全可以实现5G+VR赛事直播、AR赛事导览、全息展示及裸眼沉浸体验、5G+VR沉浸体验、AR体验等功能。”

中国电科同样是此次智能科技赋能数字场馆建设的主力军。

电科思仪依爱消防行业领先的一站式服务体系

作为本次全运会的承建单位之一,电科太极主要承担了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智慧场馆数字平台系统工程总集工作。历时4个月规划建设,完成了奥体中心“一场两馆”24个智能化子系统的集联工作和基于BIM的场馆内外建模工作。

智慧场馆数字平台是西安奥体中心“一场两馆”智能化应用的智慧大脑,实现了智慧安防、智慧场馆IOC平台、智慧能耗、智慧通行、智慧设备、资产管理、赛事可视化、5G应用(无人机、安防机器人、迎宾机器人、清扫机器人、AR眼镜)等场景化应用,在支撑场馆运维管理、赛事转播、在线互动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特殊时期,如何满足全民共享全运会视听盛宴的需求?

东方通信350兆PDT警用数字集群系统承担了本届全运会开幕式的通信安保任务。在接到任务后,东方通信迅速委派专业技术团队抵达现场,对承建的PDT集群系统、基站进行健康检查、参数优化,通话测试等,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在开幕式当天,技术团队圆满完成了“设备零故障、网络零中断”的保障任务,用实际行动再次证明了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及专业性。

中国电信通过打造全运大脑、智慧场馆云平台,赛事大数据、智慧物联、AI监控等,给全运会场馆装上智慧大脑,全面打造的“智慧场馆+赛事运营”全平台将提供智慧赛事、智慧运营、智慧安防、智慧停车、智慧物业等。

在场馆赛事服务方面,中国电信打造了一个智能化的体育赛事保障系统,可为比赛提供诸如自动升旗、统一时钟、比赛成绩自动发布等服务,同时针对多媒体会议系统、背景音乐系统等进行了优化设计。

在为全运会和残特奥会打造精品通信网络的同时,中国电信积极创新联合央视重点攻克核心技术,将5G切片技术融入广电传输专网远程制作,与现网200多套赛事信号混合传输,解决了赛事信号多用户接收、广覆盖的刚性管道技术难题。

凭借强大的综合智能信息服务能力,中国电信可以为全运会提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智慧信息化方案、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实现场馆千兆光缆、4G/5G服务、传输专网、卫星通信全手段、全业务、全覆盖,打造出真正意义上的天地一体化“智慧全运”。

在陕西移动的努力下,陕西省内63个全运会场馆5G网络建设全面完成,为成功打造一场举世瞩目的“智慧全运”奠定了坚实基础。陕西移动安排网络通信保障专业人员担任63个场馆的“馆长”,全程参与赛前、赛中、赛后网络保障。据西安奥体中心体育馆“馆长”介绍,馆内很多座椅背面都安装了Wi-Fi,完全能满足场内数万人同时顺利上网需求。

层层创新技术后面,需要稳定的电力供应。

为做好全运会电力保障,国网武汉供电公司派出9名保电人员和1台发电车、2台UPS电源电力保障车远赴陕西汉中市和渭南市,保障全运会供电。

国网武汉供电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保电小组将在全运会进行期间,对保电设备开展不间断巡视,及时发现设备缺陷并加以消除,并严格执行现场保电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为运动会圆满举办贡献“武汉力量”。

国网武汉供电公司汉口配电运检分公司检查巡视

国网陕西电力在保障用电可靠基础上助力打造“零碳”赛事。截至目前,陕西每5度电中就有1度电是绿电。全运会主场馆等已全部使用绿电能源技术升级,也为赛事供电提供了便利。以前的操作线路停送电大概需要40-50分钟,“一键顺控技术”应用以后,这一时间已经缩短到10分钟以内。

有了高科技护航,从一个变电站到另一个变电站,也由原来的一条线路供电变成了现在两条线路供电的双回链式结构,提高了变电站与变电站之间的转供能力。

03

安保赋能平安全运

确保防疫、消防、食品等安全是全运会能否圆满成功的重中之重。

首先,“陕西全运通平台”(以下简称“全运通”)成为赛会防疫工作的有力武器。“全运通”依托中国电信天翼私有云、安全云承载平台帮助赛事管理方实时掌握每场赛事的防疫情况,同时通过大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十四运”组委会疫情防控要求进行动态调整和高效响应。

“全运通”还可实时动态监测,对所有涉赛、观赛人员进行全过程管理,实现“防疫前置、远端防控、赛前验证、赛后跟踪”,最大限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此外,“全运通”平台与全运会多个系统进行互动,首次在大型赛事中实现身份证、票证、健康认证三证合一检测,观众可以快速入场观赛。

在全运会场馆前期升级改造的过程中,中国电科集团下属二级企业中电科思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电思仪”)凭借行业领先的一站式消防解决方案和完善的服务体系,为汉中体育馆、渭南云帆体育馆、西咸马术中心等全运会场馆提供了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消防设备电源状态监控系统、应急疏散指示系统等设备及解决方案,守护全运会场馆消防安全。

西安奥体中心智慧场馆智慧安防应用是一套统一的综合管理平台,将不同功能的安防设备子系统进行系统融合,实现对各类系统监控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优化管理,具有对各子系统进行数据通信、信息采集和综合处理的能力。

在食品安全方面,华润万家建设运营了运动员食品总仓,并在全运村开设了三家万家LiFE,全力保障运动员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华润怡宝通过全运会严格质检,为赛事主场馆及全运村补给饮用水。

华润万家建设运营了运动员食品总仓

大型赛事的举办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尤其是战略执行力。央企参与“十四运”建设,体现的正是负责任企业的使命担当和超强的战略执行力。

影像测量仪仪

影像测量仪器

光学影像测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