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yān)丰商场,是北京三环里一个独特的存在。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业到现在,没有进行过扩建,没有因为时代长河的商业风潮改变过自己的形象。

简简单单的三层小楼,没有建筑师事务所加持,没有现在常常挂在嘴边的动线、主力店、配套业态、主题街区……

它独处一隅,用最质朴的内容,经营着最长情的人间烟火。

你好,燕丰。

01.

一个世界

如果国营商场陪伴过你的成长,那么恭喜你,在燕丰,你一定能够找到一种时空穿越的共鸣感。

因为它的模样和内容,可能将很多人带回到记忆里的某些美好场景与时光中。

我们从一层开始聊。

这里的形态类似现在的「盒马鲜生」,虽然装修还停留在上一个世纪,但商品的选择性还真是不少。

西区主打生鲜。

蔬果区头顶上,是今天售卖菜品的价目表,从很远的地方就能一眼看到。

蔬菜像谷堆一样垒起,营业员则站在「谷堆」的顶端,招呼着从四面八方选购菜品的顾客。

蔬果区隔壁是海鲜档口,活鱼鲜虾、鲍鱼花蛤,这里一应俱全。

相中哪条鱼,直接拿网子舀。有没有小时候和长辈一起逛菜场的感觉?

深处的牛羊肉专区,出售着鲜肉和冻品。还有老北京们秋冬必备的涮羊肉卷,价目表用手写价签的形式贴在玻璃橱窗上。

「购货可用老年卡」和支持手机扫码支付的二维码标识放在一起,让不同年纪的消费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结账方式。

东区主营各类饮料零食,燕丰用

「副食厅」

来命名这个区域,很有一种旧时代的意味。

在当时计划经济年代,饼干蜜饯、糖果汽水对普通人家而言地位颇高,更是孩子们的「快乐星球」,也是人们在普通的一日三餐之外,调剂生活味道的一剂良方。

大家现在可能都已经熟悉大型超市货架的陈列规律与风格,而在燕丰,一切的购物模式仿佛都还停留在上个世纪。

饮料区里,各个品牌的冷柜机一字排开,堆头上是当季促销单品。

糖果区里的玻璃隔断里,堆满了五花八门的糖块。侧面是营业员用美术字一笔一划地写着糖果的名字,欧式街灯的照明灯也莫名透露着一股属于

「那个年代」

的时尚气息。

罐头蜂蜜、干果礼盒则采用了人工柜台售卖的形式。售货员一水儿蓝色制服,头戴白帽,为顾客介绍货品。这在如今的超市里几乎不常见了。

燕丰的一楼,你能够买到北京几乎所有说得上名号的老字号品牌:

稻香村、御食园、年糕杨、六必居、丰泽园、全素斋..……

商场临街的内外侧也开了不少现做美食的档口,据说这里藏着北京最好吃的街头烫串店(就是下图)。

在这篇文章的封面图里,吸引顾客大排长队的是一家叫做栗满秋的糖炒栗子店,它和燕丰一起共存了十几年,到现在依旧人气不减。同样位于街边的桃酥皇也是人气商铺。

顺着楼梯走到二楼,是学习用品、日用百货和服饰鞋包、家居用品的世界,时间倒退几十年,也许正是那个时候老国展片区的「SKP」。

这一层燕丰用

「西厅」

「东厅」

进行了业态的分区。

西厅楼梯正对着文具专区,从以前到现在都是学生的乐园。爆款单品都开始用盲盒形式售卖,果然,好看的文具是每个青春时代的青睐品。

日用百货里,带着假发的模特一字排开,价钱却是购物中心里假发品牌的一半还低;

化妆品专区里,咖位最大的是OLAY、妮维雅,它们都有独立的橱窗,但更多的还是整齐地码放在柜台展架上,其中不乏最平实的维E乳、蛤蜊油。

一路朝东厅走,就来到了「时装」的天堂。

按照当下年轻人的审美,这里出售的大多数商品肯定不能用「时尚」、「潮流」来形容,但款式和配色一定是很多老年人会喜欢的样子。

和记忆里的服装市场一样,当季好看的「爆款」会被挂在网架的上方,要是想仔细看看,需要麻烦营业员用晾衣杆挑下来。

当然,你也可以在这里挑自己喜欢的毛线,再委托燕丰代劳,织一件「定制」的毛衣。

东厅的最东侧,还有床上用品的专区。

这里从被面到被里,从床单到枕套,顾客都可以自己选择中意的花式和材质,然后就坐等一套属于自己的舒适床品。

上到三楼,这里的营业区域就有点「Mall」的意思了。

按照现在潮流的话来讲,它是一处集五金工具、户外单车、复合药店、美食档口、棋类教室与美容Spa为一身的多功能空间。

当我看到美食城里终于是现代的发光招牌时,总算回过神来——

哦,这里属于2021年。

当然,其实燕丰商场1层的临街位还是有一些如南城香、无名缘米粉等连锁餐饮品牌,但逛完一整圈下来,还是觉得燕丰的

「旧日时光」

更加美好、让人留念。

02.

一种陪伴

走在燕丰商场里,我能够感觉到和普通购物中心完全不同的氛围,有种像认识了几十年的老朋友一样的亲切感。

所有的营业员好像认识在这里购物的每一位顾客。从进门扫健康码,到挑一颗菜,买几个馒头,营业员都是笑脸相迎。

即使是遇到不买任何东西,只是过来拉拉家常的大爷大妈,大家也都愿意热情地聊上几句。

你有多久没有在城市的街头遇到过配钥匙的商家了?

有多久没有看到过修鞋的小摊了?

或者,你也许会因为家里的地漏坏了束手无策,但周边却没有一家卖小五金的店面?

再或者,自己心爱的鞋子开了胶,却很难找到鞋匠把它修补好?

这些生活中小到不能再小,但着实让人束手无策的瞬间,燕丰都能够牢牢接住,然后用最平实的价钱帮助你解决问题。

它是一个百货商场,也是可以装订标书制作易拉宝的打印店,也是帮你换电池的修表摊,也是能帮你换拉锁补窟窿的裁缝铺,也是给自己心爱的字画装裱画框的工艺品店......

它虽然看起来是一座普普通通的社区商店,但更是一个百变万事屋。

而这些,是当下众多打着

「巨无霸」

「天花板」

「新潮炫酷」

标签的购物中心或百货商场,都无法呈现或者说被遗忘的内容。

于是,我似乎感觉到燕丰商场与周边社区相伴相守的「神奇魔力」。

情感的维系不仅仅来自于发自内心的亲和力与善意,还有真正能够解决市民日常生活中柴米油盐等琐碎需求的超能力。

燕丰商场陪伴着周边社区里,一代又一代人从小孩子到大人。而生活在燕丰商场周边的男女老少,陪伴着燕丰商场,继续着人间最宝贵的人间烟火。

03.

一场延续

燕丰商场只是一个案例,在北京三环内,还有几家老百货商店,有些甚至比燕丰的岁数还要大:

-位于天桥的永安路百货,开业于1958年,经历了北京城宣武区的建区与撤销。

-位于虎坊桥的虎坊路百货,开业于1959年,令人印象深刻的临街大橱窗,在当年的时尚程度不输太古里的Apple Store。

-位于平安里的新街口百货,同样开业于1959年,靠样式新颖、品种最全的布匹绸缎,到现在依旧是老北京们经常光顾的地方。

其实,在全国也都有很多家仿佛是上世纪定格而来的老百货商场,如昆明的长春百货商场、福州的西湖百货商场、西安的咸宁百货商场......

他们可能与如今热度颇高的主流商业区有了明显的距离,购物环境空间面积到现在来看,只能算是一家小型商场。

但论资历,加之其经历的时光变迁,以及当地百姓对它的依赖程度,这些可以被称作「商场鼻祖」的角色,依旧努力守着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正是百姓对「老百货」们的依赖,才让它们能够在时间长河里屹立不倒。

在有限的面积和老旧的空间里,几十年如一日地售卖着大家熟悉的味道和模样,这是人们生活日常的延续。

更令人欣慰的是,在流量为王的网络社交时代下,老百货依靠新媒体平台重新翻红,原本已经与时代脱节的商业载体,因为Y时代、Z时代的分享与传播,重新与当下的新世界连接,这是文化的延续。

写到最后,我还是很对燕丰商场这样的地方心存感激。

谢谢这样的老百货,坚守在这个节奏飞快的时代,坚守自己的阵地和内容,坚守和社区百姓情结的维系,用一种看似老旧、笨拙,实则又充满烟火气与人情味的姿态,诠释着最基础的商业逻辑。

仅此一点,就值得向它们致敬。

- THE END -

欢迎关注

CRR

的「自媒体朋友圈」

Mall先生

分享新鲜,输出专业215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Mall星人

用数据挖掘商业世界的活性趋势64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影像仪测量仪

影像仪公司

光学系统测试

上海测量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