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97年底入伍,也许对一些老前辈来说只不过是个新兵蛋子。刚开始对部队充满了幻想。虽然我们的农村,并不偏僻,也不贫瘠。但是能从农村走出来,也是我们那一代人的梦想。

扼杀梦想的总是现实,我当的兵种是武警,全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也就是一身橄榄绿。我被分在了一个远离城市的偏远山村,虽然没有山。唯一的大建筑就是看不见里面任何景色的监墙。

今年路过,看了一下武警荒废的老连队

没错,我成了一个看守监狱的武警。我们所谓的村。只不过是监狱内部工作人员家属,一代代的随警形成的。

我们列兵那时候每月津贴35+3,3块钱叫艰苦补助。上等兵45元。很多人会说,年代不一样,那时候物价也便宜。

97年,其实那时候的物价并没有现在想象的那么低,当然除了房子、医疗、油价,这些疯涨的外。

入伍的第一个春节,刚刚佩戴上军衔

那时候很普通的一盒烟在两块钱,烟名:吉庆,不知道有没有战友们抽过,当然还有1块钱的烟,“力士”方便面,华丰三鲜伊面。也得6-7毛一包。

98年母亲节,战友和我母亲到部队来看我们,由于公共交通不是很发达,也许是望子心切,两家包了一辆桑塔纳,单程应该在130公里左右,车费800元。

这么说吧,每个月38块钱,如果没有家里寄些补贴着,连抽烟都不够。幸亏我们是新兵,去小卖部的次数都屈指可数。而且,部队管理变态的严格,除了,内务外,班里只留一个携行包,一个小柜子里只允许放一套换洗的内衣,也是唯一可放的八一大裤衩,其余的一览无余,根本没有给你能藏东西的空间。

伙食费一天应该在6.5元左右,吃包肯定没问题,馒头,米饭,还是管够的,菜吗嘛!豆腐乳,能管够,那都是一种奢侈。新兵连的时候还可以,听说是给了新兵补助,中午,晚上➕个菜,最多的蒜薹炒鸡蛋。新兵基本不用分餐,10个人五盘子菜,盘子就是一般家庭用的那种,弄个鸡架炖土豆,那绝对是荤菜。比的最多的是豆芽,早上,豆芽咸菜,中午豆芽炒肥肉,有时候晚上还得来个豆芽。

下连后,由于一个班里有三届的兵,怕新兵吃不饱,推行分餐制,菜分到碗里能有多少,一点不夸张,就是快餐点喝汤的白钢碗,一平碗。

在老单位武警连队的一年,除了帮厨和大的节假日外,能吃过瘾的次数不是几乎没有,而是根本没有。过节会餐的时候,红烧肉和炖鸡肉的盘子本应该最油腻,结果轮到了不用刷的地步。为啥,馒头蹭盘底都能擦出火星子了呗!

其实我们的伙食吃的真不至于那么差,但是为啥那么差呢,18年后我们才知道,因为我的新兵班战友,后来有幸成为了司务长。他说,某个领导要求的,每天为个人伙食要结余2块钱给他。

不得不让我们这帮战友,在酒桌上,在十八年后,用敬酒的方式,问候了那位主官祖宗十八代。

当然有可能一辈子也就遇到一个这样奇葩的领导。

当兵一年左右,有幸调离了那里,脱去了橄榄绿,换上了海军蓝,在那个年代,有点关系调动,很正常,我调去的单位,同寝的几个战友兵龄跨越了十五年,包含了各个兵种过来的。伙食费没变,但从原来的十个人四个菜,变成了四个人,5个人。而且是官兵同桌,赶上节假日会餐,菜品内容质量也相当高,当然啤酒也上来,这个单位属于后勤技术单位,管理松散,也没有那么多的体能训练,可以这么说,没有一次菜是不够的,荤是荤,素是素,比起在武警伙食是天地之差,但是绝对是一样的地勤标准,同样的灶类。

第二年也就是99年,津贴应该是涨了一次,应该是65元。

第三年没啥变化,津贴过没过百,记不清了。

第四年留士官,调到了舰艇上,由于空间有限,住的条件差点,但是伙食上应该是地勤灶的三倍左右,2001年,记得伙食费应该是将近二十了,而且每个月还有60块的水果补助。这么说吧,鸡鸭鱼肉,都吃腻了。每一周会餐一次,8个菜,四到五个人,不战备值班的话,啤酒原则上一人两瓶,实际上是管够喝。

赶上重大节日会餐,鲍鱼大虾,各类海鲜,甲鱼乌鸡,18到20个菜,基本保持十个人左右一桌。那时候也开始拿工资了,虽然500多块钱,但是加上出海每个小时3块钱的补贴,基本实现了月月够花[捂脸]

虽然舰艇上待遇那么高,但是确实是很辛苦的,一年四季的漂泊,大风浪的晕眩,吐到从绿色变红色,上千个日夜的漂泊,那永远是常人无法体会的。

05年即将脱下军装。

曾经我们的座驾编队

当兵8年,换了几个单位,但到最后记忆最深的还是吃苦受累的武警老连队。因为那里磨炼了我,因为那是我梦开始的地方。

军旅,无论吃苦也好,享受也罢,那都是值得用一辈子去怀念的,因为那里有过我我们共同的青春,那里有我们留下的汗水。那里有我们曾经的梦……

最后:祝所有,曾经和现役的战友们,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上海测量软件

上海医疗光学测量

三次元影像仪

上海影像测量仪特价销售